萬花瞳 | 白象山上“種”春天
2025-04-11 06:00:00
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記者手記:人生如茶,必經殺青之灼、揉捻之痛、渥堆之寂,方能在歲月里舒展回甘。

“人間最美四月天,不負春光與時行?!?月初以來,重慶巴南區(qū)白象山上的定心茶園迎來了春茶開采季,茶農在萬畝茶山中忙碌,茶園一片生機勃勃景象。

巴南區(qū)二圣鎮(zhèn)的白象山位于明月山脈中段偏南位置,海拔800—1200米,地處中國名茶生產帶上。山上的定心茶園坐落在群山環(huán)抱之中。太陽升起,一大片茶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,非常美麗,這里也被網友譽為“斯里蘭卡重慶分卡”。

“茶二代”張璐是定心茶園的主理人、重茶集團總經理。她的父親張節(jié)明從1976年開始,就帶領著當地村民種茶,開創(chuàng)出這座茶山。十多年前,張璐留學歸來,跟著父輩潛心學習種茶,接手經營茶園,她也入選為全國“巾幗新農人”創(chuàng)業(yè)典型案例。

重茶集團大力實施“公司+基地+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+農戶+專業(yè)營銷”多元化發(fā)展模式,通過贈送茶苗、技術培訓、紅利獎勵等惠農措施,增強農民種茶信心,帶動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及二圣、惠民等鎮(zhèn)街農戶增收致富。如今當地已建成標準化茶葉生產基地4000畝,并示范帶動周邊茶園面積近20000畝。

茶園為當地群眾創(chuàng)造了增收門路。每年春季,定心茶園都會迎來一批專業(yè)的采茶人,劉萬芬就是其中的采茶能手。采茶人要求采摘茶葉時眼疾手快、動作嫻熟,劉萬芬每天一大早就上山工作,除了在茶園食堂吃午飯以外,一般都不停歇,把時間利用到了極致。

茶園會在每天中午12時30分和下午7時30分兩次統一接收茶農采摘的茶青。這天上午,劉萬芬半天采摘了10200克茶葉,掙了102元勞務費。劉萬芬說:“去年冬季雨水較少,今年茶葉采摘量要小一點,去年每天的工錢收入還高一點?!眽ι蠌堎N的茶農勞務費發(fā)放表上顯示,劉萬芬3月勞務費收入6887.42元。

茶業(yè)不僅富民產業(yè),更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非遺代表性項目。2009年,巴南茶葉制作因技藝精湛與獨特,被列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。在制茶工坊里,“巴南茶葉制作技藝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觀祿在給青年員工教授采茶、制茶技藝。

定心茶園的茶青采摘一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在雨水前后,采嫩芽尖制“定心綠茶”;第二階段在清明節(jié)前,采一芽一葉制“巴南銀針”;第三階段在4月中旬,采一芽兩葉制“玉綠”。劉觀祿要求學員,制作“巴南銀針”,要嚴格遵循“一芽一葉、長度不超2.5厘米”的標準挑選茶青。

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叫茶青,而制作綠茶的過程就被形象地叫為“殺青”。巴南茶葉制作技藝里包含拋、抖、撒等19種炒茶手法,制作全靠技師憑著手感和經驗拿捏掌控。定心茶園目前雖然已經建成智能化名優(yōu)茶生產線,年加工能力達到2000噸,可茶園仍然保留和傳承著傳統手工制茶工藝。

滿山茶樹不僅給白象山發(fā)展茶產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也為當地推動一二三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定心茶園近年來致力探索“茶康養(yǎng)+旅游”創(chuàng)新模式,打開茶園吸引游客前來采茶、制茶,休閑娛樂。

“茶二代”張璐作為新一代“茶農”,是推動茶山更“鮮活”更具朝氣的重要推手之一?!?014年,我們‘巴南銀針’老顧客提出了采茶需求,希望能夠找個地方踏青。”重慶茶業(yè)集團總經理張璐說,茶園捕捉到了來自市場的“信號”之后,借鑒國外葡萄酒莊運營模式,于2015年在定心茶園正式推出了茶文旅融合項目。

定心茶文化體驗園建在定心茶園核心區(qū),體驗園內擁有采茶、手工制茶、茶藝課堂、新式茶飲、茶食品、茶餐、茶宿、茶文創(chuàng)周邊等眾多文化體驗,成為中心城區(qū)一處頗具特色的打卡地。

“以茶促旅,以旅帶茶”為定心茶園的發(fā)展注入新的活力。張璐認為,茶文旅融合板塊雖然投入大,但其效益不僅僅體現在茶文化傳播等社會效益上,最終還能帶動茶葉銷售端。張璐算了一筆賬,根據后臺數據顯示,在茶園體驗后的顧客,90%都會產生購買,復購率也達到50%以上。

作為“新農人”,張璐更加注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提升茶業(yè)生產質量和效益。茶山上,智能化生產線建起來了,機器開進茶園,直播間里賣茶……科技賦能,實現從鮮葉到成品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,白象山的茶樹長勢更為喜人,茶葉也愈發(fā)醇香。
第1眼TV-華龍網 文/李燊
圖/石濤、受訪者
視頻/李燊
美編/印山紅
統籌/馮珊 李文科
監(jiān)制/劉顏
責任編輯:常涵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