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對22地啟動地質災害四級應急響應
2025-07-09 14:34:21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第1眼TV-華龍網訊(記者 梁浩楠)重慶本輪降雨過程時間長、雨量大,與上輪降雨過程間隔時間短,土壤含水量飽和,易發(fā)生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地質災害。按照《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預案》(渝府辦發(fā)〔2023〕106號)有關規(guī)定,經市抗震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指揮部會商研判,決定于2025年7月9日14時,對22地啟動地質災害四級應急響應。
這些地方包括:江津區(qū)、綦江區(qū)、南川區(qū)、巴南區(qū)、北碚區(qū)、城口縣、大渡口區(qū)、涪陵區(qū)、合川區(qū)、九龍坡區(qū)、開州區(qū)、兩江新區(qū)、南岸區(qū)、沙坪壩區(qū)、萬盛經開區(qū)、武隆區(qū)、永川區(qū)、酉陽縣、渝北區(qū)、渝中區(qū)、長壽區(qū)、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(qū)。
據氣象部門通報,7月8日7時至9日7時,我市大部地區(qū)出現(xiàn)陣雨或雷雨,全市4個區(qū)的8個雨量站特大暴雨,15個區(qū)縣的97個雨量站大暴雨,25個區(qū)縣的199個雨量站暴雨。
氣象部門預測,7月9日白天,重慶中西部地區(qū)中到大雨(20~40毫米),局地暴雨(50~70毫米);9日夜間,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(qū)小到中雨,局地大雨(25~35毫米)。
市抗震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指揮部要求,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,結合本地實際情況,及時啟動響應,并做好以下工作。
全面組織會商研判。密切關注雨情水情險情災情變化,組織會商研判,準確劃分高風險區(qū)域,精準發(fā)布預警信息,確保層層“叫應”“叫醒”,尤其高度重視夜間“叫應”,確保到戶到人,形成響應閉環(huán)。
加大巡查排查力度。嚴格執(zhí)行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后核查的“三查”制度,在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基礎上,對轄區(qū)內可能形成滑坡的各類斜邊坡和未經支護的人工切坡,對可能形成危巖崩塌的陡崖和孤石,對可能形成地面塌陷的采空區(qū)和隧道建設影響區(qū)域,對潛在山洪泥石流溝谷、切坡建房邊坡、臨水臨坡臨崖臨溝“四臨”居住區(qū)等進行重點排查。
加強避險轉移撤離。嚴格落實強降雨天氣地質災害避險轉移撤離工作制度,密切關注災害風險和災險情發(fā)展趨勢,緊急撤離“三高”區(qū)域(地質災害高易發(fā)區(qū)、高和極高風險區(qū))居住的群眾,“四臨”區(qū)域可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,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群眾,工程建設可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野外作業(yè)人員和工作人員。
強化應急救援準備。嚴格落實地質災害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干部帶班制度,加強指揮調度、應急處置和信息報送,做好救援隊伍和裝備、救災物資的應急準備。發(fā)生災險情后,要第一時間趕到現(xiàn)場組織處置,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責任編輯:邵煜晟




發(fā)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(xié)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