墊江:“文道鳳山”走出“理論+文藝”宣講新路子
2025-07-17 18:18:45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“文道鳳山”,取“學文論道,文以載道,文道統(tǒng)一”之意,結合墊江本地城市地標“鳳山”而得名。進入新時代,理論宣講的內在發(fā)展規(guī)律要求其必須大膽創(chuàng)新,文藝宣講作為理論宣講的重要形式,是架起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。
近年來,墊江縣在基層理論宣講工作中,勇于創(chuàng)新,深入探索,堅持以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品牌為抓手,形成了從構建宣講內容創(chuàng)作、文藝宣講隊伍培育、線上線下傳播渠道到受眾反饋宣講效果的閉環(huán)宣講模式,走出了一條“理論+文藝”宣講特色發(fā)展新道路,努力把最好的精神糧食奉獻給人民。
結合本土文化,推進文藝宣講作品“特色化”創(chuàng)作
衡量一個時代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。墊江縣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結合牡丹、豆花、非遺、紅色資源等地方特色文化,創(chuàng)作推出一批批文藝宣講作品,有力提升了理論宣講的趣味性。
一是文藝宣講報告。精心編寫詩歌《牡丹在我心上》、小品《謠言止于智者》、戲曲《你好,陌生人》、配樂詩朗誦《信仰的堡壘》等各類文藝宣講報告200余篇,納入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作品資源庫。二是文藝經典作品。根據重要時間節(jié)點和重大活動安排,精心創(chuàng)作歌曲《一碗時光》、情景劇《愛在屋檐下》、精品曲目《薅出幸福薅出歌》、舞臺劇《信仰接力傳薪火,家風傳承鑄忠魂——藍蒂?!返任乃嚱浀渥髌?0余篇。三是文藝視聽作品。聚焦不同的受眾需求和宣講的覆蓋面,創(chuàng)新推出熱點觀點類融媒作品《徐徐道來》、微電影《困境少女回家路》、短視頻《黨課開講啦》等宣講作品70余期。

強化行業(yè)聯動,推進文藝宣講隊伍“一體化”管理
在繁榮文藝創(chuàng)作、推動文藝創(chuàng)新中,文藝隊伍培育處于突出重要的位置。墊江縣堅持政校行企協調聯動,充分各自發(fā)揮優(yōu)勢,著力培育一支優(yōu)秀的文藝宣講隊伍,建立“一體化”管理機制。
一是組建文藝隊伍。深入機關、校園、協會、企業(yè)等地,廣泛招攬文藝愛好者、文藝界協會成員、文藝志愿者以及文藝工作者100余名,組建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隊,根據各自特點,分為舞蹈、戲曲、作家、詩歌、書法、攝影、音樂、美術等文藝宣講小分隊13個。二是強化理論學習。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、“送文化下鄉(xiāng)”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(tǒng)業(yè)務培訓等,定期向文藝宣講隊伍傳播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。邀請社科學者、文藝家、藝術家,對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隊伍的理論素養(yǎng)、藝術題材、藝術內容、藝術形式、語言表達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。三是深化日常交流。組織文藝宣講員積極參加“六進”宣講、“六講”志愿服務、“理說丹鄉(xiāng)”微宣講活動,在實踐中淬煉宣講員能力。通過“微信”“渝快政”、電話溝通、文藝座談等方式,深化交流指導,解疑釋惑紓困,提升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隊伍持之以恒開展文藝宣講工作的信心和決心。
創(chuàng)新傳播渠道,推進文藝宣講平臺“多元化”發(fā)展
隨著新興媒體的發(fā)展,傳統(tǒng)的宣講平臺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,墊江縣探索多元傳播渠道,從線下走向線上,從單一走向組合,提高理論宣講的普及性和覆蓋面。
一是豐富傳統(tǒng)宣講平臺。組織宣講員深入文化廣場、校園教室、田間地頭、社區(qū)活動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地,并從形式上入手,在“送文化下鄉(xiāng)”、采風活動、常態(tài)化微宣講中,采取“理論宣講+文藝表演+典型宣講+有獎問答+書畫展示+現場演練+紅色故事宣講”等組合形式,開展宣講活動500余場次,受眾達5萬余人次。二是突出特色宣講平臺。依托三合湖濕地文化公園、高峰鎮(zhèn)大井村文藝創(chuàng)作基地、白家鎮(zhèn)勞模產業(yè)園、黨建文化公園、新民鎮(zhèn)畢橋大院、體育文化公園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宣講陣地,開展“三合四季 明月之聲”維護國家政治安全、“與人民同行 渝藝在行動”文藝志愿服務、“強機工程”送萬福進萬家等主題文藝宣講活動,受眾達2萬余人次。三是打造線上“云舞臺”。充分借助媒體覆蓋面廣、網絡傳播速率高、網民接收迅速快捷的特點,串聯“聲、屏、網、端、微”,實現“線上線下”互融互補互動,著力打造“云舞臺”。創(chuàng)作紅巖烈士藍蒂裕遺囑詩《示兒》紀錄片、歌曲《走去墊江看牡丹》等作品,進圈入群,把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迅速推送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指尖、眼底和心頭。
開展現場調研,推進理論宣講效果“場景化”呈現
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,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。墊江縣在理論宣講實踐探索中,堅持問題導向,建立宣講效果評價反饋機制。
一是收集宣講評價。制定《“文道鳳山”基層“理論+文藝”宣講效果評價表》,以百分制形式,讓受眾對每次宣講活動的整體評價進行打分,并劃分節(jié)目名稱、宣講形式、是否喜歡、原因分析、宣講需求等欄目,現場收集信息,全面了解宣講效果。二是收集意見建議。制定《“文道鳳山”理論宣講選題參考統(tǒng)計表》《“文道鳳山”理論宣講意見建議統(tǒng)計表》,根據理論學習、政策形勢、熱點難點等,組織理論骨干集體備課,既“投喂”理論又吸納意見,目前梳理宣講主題100余個,收集群眾意見建議60余個。三是開展互動交流。在理論宣講活動中,穿插“有獎問答”或“現場應急演練”等環(huán)節(jié),通過預設主題、即興問答、現場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,既回應群眾關切,又檢驗群眾對宣講知識的吸收情況,還讓群眾們“現學現賣”應急知識與技巧。
理論宣講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發(fā)揮著武裝全黨、教育人民、指導實踐的重要作用。墊江縣“文道鳳山”文藝宣講隊伍,通過豐富多樣的宣講形式和藝術表達把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講清楚講透徹,激發(fā)了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新動能,書寫了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獨具特色的“墊江答卷”。
文/中共墊江縣委宣傳部 況宇
責任編輯:王景行




發(fā)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