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 | 聆聽大時代文化和旅游的交響曲
2025-08-25 11:19:06 來源: 新重慶-重慶日報

重慶,既是一座“江”城,又是一座“山”城,因而是一座“江”“山”之城。雄奇是它最顯著的特征。
“山”與“水”是重慶的自然地理,由此而衍生出人文底蘊悠久、文化源遠流長、歷史燦爛輝煌的宏大氣象——“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”。
重慶猶如一首傳統(tǒng)的民族樂,更是一曲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的中國管弦樂。在重慶行走,就是品讀傳統(tǒng)精華,聆聽歷史回響,更是欣賞重慶人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的新時代最華美的樂章。
山水雄奇
重慶的地貌天生雄奇。外部高山聳立,東北有大巴山,東南的武陵山,南面是大婁山,重巒疊嶂,云遮霧罩。踏入重慶,仿佛就能聽到李白高唱“危乎高哉!”,這是樂章開篇的高八度。翻過大山,則是數(shù)十條山嶺從東北向西南以近乎平行的陣勢排列,將重慶地域分割開來:東部的盆周山地,中部的平行嶺谷,西部的方山丘陵。
對旅游者來說,它猶如中國大地的琴弦,彈撥出金石相碰清脆有力的鏗鏘之聲,金石相擊悅耳動聽的瑯瑯之聲,金石交鋒刺耳激越的錚錚之聲,也有金石演奏時柔和美妙的悠揚之聲,或戰(zhàn)鼓擂響、令人振奮,或悅耳動聽、心曠神怡,或刀劍相拼、緊張刺激,或琴弦輕扣、令人陶醉。
重慶的山,鐵血雄渾,心雄萬夫。眾多的山脈形成了鮮明的垂直自然地帶,從闊葉林、落葉林到針葉林,再到灌叢、草甸,林林總總地織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畫卷。行走其間,步步見風景,處處有驚喜。
重慶的河,蜿蜒曲折,更添靈動。長江橫貫重慶全境,牽起一串由峽、壩、島、橋構(gòu)成的旅游明珠。嘉陵江、烏江等從西、北、南各方奔流而來。大江與大山在此碰撞、纏綿,剛?cè)岵庩栂嗾{(diào),匯聚起奔騰不息的能量和無限生機的活力。
重慶山水,或雄奇壯美,或秀麗婉約。正是在江與山的共同雕琢之下,成就了今天“江峽相擁,山環(huán)水繞”的重慶城。
人文豪邁
重慶的人文,實證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。
重慶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之一。早在204萬年前,三峽地區(qū)就有直立的“巫山人”生存、繁衍,你可在龍骨坡見證這里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亞洲人類的起源地。在大溪,可看到6000余年前的石斧、石錛、骨鏃等工具和玉器、彩陶等,那是“石之精靈,骨之魂魄”。
重慶的人文,記錄著中國最初的模樣。
殷商的巴國,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。在忠州,你可感受到巴蔓子將軍刎首留城、忠信兩全的精神,那是重慶人忠勇性格的基因。
重慶的人文,孕育了中華文化的壯美篇章。
江山養(yǎng)豪俊,文采競風流。巴渝大地涌現(xiàn)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英杰和文壇巨匠。在重慶,有“詩仙”李白“朝辭白帝彩云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,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”的千古絕唱;有“詩圣”杜甫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”的壯美寫照;有李商隱“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的纏綿流連。還有白居易、劉禹錫、陸游、陳子昂、王維、范成大、文天祥、黃庭堅等一代文豪留下的詩篇和墨寶。
重慶的人文,以“革命”標定其在20世紀的高度。
在鄒容路,能夠感受到這位18歲的重慶之子鄒容,以“江流出峽,一瀉千里”之勢,寫下《革命軍》的風采;在太平門,你可憑吊鄧小平、楊闇公、劉伯承、聶榮臻、楊尚昆等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趨日本、赴歐美、學(xué)蘇俄的足跡。
1920年3月12日,在重慶誕生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早期組織——四川省重慶共產(chǎn)主義組織。1926年,在重慶二府衙建立了中共重慶地方執(zhí)行委員會,在六店子謀劃領(lǐng)導(dǎo)了順瀘起義,這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獨立創(chuàng)建革命武裝,舉行武裝起義的一次重要嘗試。
重慶的人文,書寫著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一脈。
抗戰(zhàn)時期,作為抗戰(zhàn)大后方的政治中心,重慶人民團結(jié)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偉大旗幟下,堅持抗戰(zhàn)到底,直至最后勝利;作為抗戰(zhàn)大后方的經(jīng)濟中心,重慶承接了中國戰(zhàn)時生產(chǎn)力布局的重大調(diào)整,構(gòu)筑了戰(zhàn)時中國的經(jīng)濟基礎(chǔ);作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,重慶創(chuàng)造的一系列成就,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一座高峰。
特別是,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在重慶紅巖嘴,培育出偉大的紅巖精神,它同井岡山精神、長征精神、延安精神一樣,都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重慶的人文,是日月同輝的歷史天空。
這里是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、鄧小平、董必武、吳玉章、賀龍、葉劍英、鄧穎超等工作和戰(zhàn)斗過,并且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地方。在這片壯麗的土地上,著名的民族英雄楊虎城,浩氣長存的歌樂英烈許曉軒、江竹筠、陳然、王樸等在獄中與敵人進行過殊死的斗爭,血灑共和國的旗幟。他們永遠受到巴渝人民的愛戴,他們是巴渝天空中最為璀璨的星辰。
縱貫千年,巴渝文化源遠流長、革命文化彪炳史冊、三峽文化燦若星河、抗戰(zhàn)文化影響深遠、移民文化開放包容、統(tǒng)戰(zhàn)文化聚力同心,匯聚成“堅韌、忠勇、開放、爭先”的重慶城市精神。
名城新韻
江與山是天賜重慶的本底,是重慶文化旅游資源的基礎(chǔ)。但真正讓重慶的文旅活起來、熱起來、火起來的,則是新時代賜予重慶的獨特“新韻”。
新韻重慶,新在“千古三峽”已成“萬世三峽”。
長江三峽是重慶文化和旅游的序章。千百年來,它向世人講述著重慶的雄奇與崇高、厚重與神秘、質(zhì)樸與浪漫、堅毅與豪邁?!案邖{平湖”,更帶來了重慶文旅之變,即“江”的三峽變成了“湖”的三峽。重慶人全身心融入新三峽,既傳承傳統(tǒng)的三峽文化——“千古三峽”,更創(chuàng)造新的三峽文化——“萬世三峽”。
新韻重慶,新在“窮山惡水”已變身“民族武陵”。
人們曾經(jīng)用“養(yǎng)兒不用教,酉秀黔彭走一遭”來形容武陵山的過往。乘時代新風,重慶人硬生生地讓那片窮山惡水,蛻變出民族特色鮮明,民族風情濃郁的“民族武陵”旅游新貌。
酉陽桃花源,清風拂來,桃花樹下片片落紅,隨風起舞,帶你穿越千年;秀山洪安,是沈從文筆下“邊城”的原型,可讓你親身體驗拉拉渡,繼續(xù)傾聽翠翠與黃狗的故事;黔江濯水古鎮(zhèn)風雨廊橋,以“世界第一風雨廊橋”著稱,起伏間盡覽“一江春水綠如藍”的詩意;彭水,是“千里烏江,百里畫廊”之精髓所在,乘船游覽,移步換景,目不暇接;石柱,能讓你聽到世界名曲《太陽出來喜洋洋》最原始的歌唱。
新韻重慶,新在從“九開八閉”穿越到“魔幻兩江”。
傳統(tǒng)的重慶城,就是一座“九開八閉”極具辨識度的城郭。改革開放的春風,尤其是直轄的契機,讓這座城市向上生長,跨江越河,成為一座“8D魔幻”的活力之城。
兩江四岸重塑了都市旅游的版圖。彩虹臥波,牽手四岸。重慶的城市景觀,已經(jīng)從半島、從上半城,拓展到長江、嘉陵的兩江四岸,形成了綿長的江岸旅游帶。沿江的河灘,下有親水公園,上有山城步道。兩江之上,更有數(shù)十座橋梁連接四岸,構(gòu)成了中國橋都的時代新景。
全域旅游提升了都市旅游的新品質(zhì)。山城巷、戴家巷,早已將城市巷子打造成溝通立體城市、旅游與交通功能兼具的網(wǎng)紅所在。十八梯,在保持其上下半城通道的同時,也變身旅游網(wǎng)紅大景區(qū)。江北嘴,從一片河灘荒地、老城邊角,變身都市第二CBD,成為城市金融和旅游的新景觀。中央公園橫空出世,已成依托重慶山水風貌特色、體現(xiàn)自然和諧之美的現(xiàn)代城市公園。
曾經(jīng)阻礙城市發(fā)展的交通困境已經(jīng)變身魔幻夢景。重慶是一座山城,“立體”彰顯著獨特的旅游體驗——你可以在“八樓乘二路汽車”,可以從平街跨入大廈的十八層。一眾摩天大樓的頂上,“重慶之眼”比比皆是。
傳統(tǒng)的旅游資源也已蛻變成打卡的新熱點。七十多年前建設(shè)的解放碑,是重慶城市的地理標志、人文標志,也是重慶人的心靈家園、精神象征。到解放碑聽鐘聲,已成重慶人迎接新年的新儀式。
這是重慶文旅“新”之代表、“新”之標識、“新”之韻律所在。
我們期待八方游客都到重慶來游一游,逛一逛,盡情聆聽這“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”的交響曲。
?。ㄖ苡?知名文史專家、重慶市重慶史研究會名譽會長)
責任編輯:李遠山




發(fā)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(wù)協(xié)議

